2022
----------------------

‧營運「北投溫泉博物館」、「嘉禾新村」

2021
----------------------

‧營運「中心新村」、「梅庭」、「煥民新村」
‧北藝中心5月起獨立出基金會成為行政法人

2018
----------------------

‧新北投火車站取得歷史建築身分

2017
----------------------

‧營運「新北投車站」
‧營運「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側
‧「松菸風格店家」開幕
‧松菸「藝異空間」與「藝思空間」開幕


2016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加入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加入
‧「松菸創作者工廠」正式啟用


2014
----------------------

‧「松菸小賣所」正式開幕
‧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啟用
‧「閣樓寶藏巖青年會所」正式開幕


2011
----------------------

‧營運「松山文創園區」
‧承辦「2011臺北燈節-元宵搖100鬧燈節」


2010
----------------------

‧營運「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補助辦理「上海世博-臺北文化週」


2009
----------------------

‧成立「台北市文化產業發展委員會專業組」(2013年更名為「創意發展部」)
‧營運「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
‧代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大型演出及常態演出


2008
----------------------

‧營運「台北偶戲館」
‧營運「台北當代藝術館」
‧營運「草山國際藝術村」
(自2012年起不再營運草山國際藝術村)
‧補助辦理「臺北藝術節、臺北兒童藝術節、臺北藝穗節」
‧辦理「第九屆臺北詩歌節、第五屆漢字文化節、第三屆數位藝術節、第六屆城市‧行動藝術節」、「第六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2007
----------------------

基金會轉型-重新納入臺北市政府運作:強化其與市府行政一體之關係,成為公、民資源整合之介面,以永續經營之模式將文化基金會轉型為辦理節慶活動與館所營運之常設機構。
‧營運「臺北小巨蛋」(已於2008年9月移交台北捷運公司營運)
‧營運「西門紅樓」
‧補助辦理「台北電影節」
‧年底成立「台北市電影委員會」


2006
----------------------

‧「中山堂」七十周年慶活動
‧「寶藏巖」歷史聚落保存政策推廣計畫


2005
----------------------

‧藝次元-描繪亞洲藝術能量版圖:2005亞洲工作營與國際研討會

2004
----------------------

營運「台北國際藝術村」:遴選與聯繫駐市藝術家、安排駐市藝術家之文化交流活動、藝術教育推廣、創作成果展等等。
整合民間贊助單位與藝文團體合作之諮詢與推廣計畫:為藝術工作者尋求贊助夥伴,為企業工作者增添創意夥伴,促成雙方合作,創造城市生活多贏的局面。
臺北藝術節:邀請眾多國外具文化特色、民族風情之表演團體,開展市民的文化視野,體認國際城市豐富多元的精神饗宴。

2003
----------------------

‧世界讀書日

2001
----------------------

‧買一送一世界閱讀

1999
----------------------

‧亞洲傳統與現代表現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1998
----------------------

‧燈峰照吉-1998台北燈節活動:吸引全體市民闔家出遊、一同迎接新年的到來,藉此凝聚城市的情感與記憶,同時展現台北市截然不同的都會風情。
‧臺北藝術節:首屆台北藝術節樹立了台北文化座標的新開端,此次邀請眾多國內‧外具文化特色、民族風情之表演團體,引進最新的藝術概念,開展市民的文化視野,體認國際城市豐富多元的精神饗宴。
‧第一屆台北文學獎:第一屆台北文學獎藉由提出和文學一起生活概念,意欲打破文學予人高不可攀的形象,增加民眾與文學接觸之界面。
‧台北電影節:第一屆台北電影節國際影展主題以標榜新世代新銳精神與年輕化為影展特色,期望透過電影重新尋回西門町特有的城市記憶,實際推動獨立風格與自由精神,取得新世代族群的城市認同。
‧廖繼春紀念獎助金:為紀念台灣前輩畫家廖繼春之藝術成就,以獎勵具傑出成就,並繼續創作及研究潛力青年美術工作者。
‧草山文化行館:台北後花園-草山文化行館藝文展演活動,兼具休閒與教育的豐富內涵,期望民眾在上山休閒之餘,也可與藝術不期而遇。
‧伊通十年與當代藝術-烏托邦的熱量當代藝術講談會:以探究當今文化潮流與重要現象,推動各領域文化藝術的交流為主,並遊請當今活躍國際的藝術家及策展人與國內藝文人士產生對話交流,互換經驗認知與創作心得。
‧老樹新枝-市長官邸藝文中心活動:將市長官邸,開放為藝文人士的展演舞台,和提供市民一處體驗藝文休閒生活的地方。
‧中正二分局派出所小劇場開幕藝術節:將閒置已久的公有舊式建築修繕為表演藝術交流場域,對於表演空間長期不足的現況,具有示範性之意義。
‧中外文學每月鬥鬧熱座談會:暢通學院門牆內外的對話,提昇文學欣賞層次,希望透過作者與讀者面對面交流對話,將文學理念做深入淺出的解說,讓文學評論能與社會大眾互通連繫。
‧1998中華蕭邦音樂基金會第七屆國際鋼琴比賽:為提昇音樂風氣,抉珠音樂新血,培養國內音樂新秀,拓展台灣與國際音樂交流,提昇我國音樂水準和國際上之音樂地位。
‧世界音樂在台北電台:為拓展台北市民的音樂視野,促進國際音樂的交流,體會新世紀地球村的時代來臨。
‧台北客家街路文化節:以推動都會客家發展史的文化探索,使各族群各自彰顯清晰的特性。

1997
----------------------

‧台北市電影獎
‧台北華沙電影交流展

‧台北市文化政策白皮書:以資深文化人的客觀角度,針對台北市文化發展環境,繪出跨足21世紀的未來藍圖。並邀集藝文各界人士代表提出寶貴建言。
‧客家文化節

1985
----------------------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成立


 
bottom